│廚師的勞動之美│盧小露│ 20190628 (19/100)

 學校的課程終於結束了,學科也全通過,眼前的澳洲廚師四級證書就要拿到手了。回想第一年進學校廚房,什麼都不懂,常常落後其他同學。到現在已經可以一周生產兩百份燉羊膝給實習餐廳便覺得自己進步很多。目前為止,我還是喜歡做廚師的,我喜歡那身手敏捷的感覺,一個轉身、深蹲、彎腰、翻炒鍋、擺盤、被訓練到不怕熱的手指,每一個瞬間,都是各種經驗的積累,那是一種美,那種訓練有素的身手,乘載在自己的身上,背後是各種酸年苦辣與他人的嘲諷所積累出來的身體美學,只有你自己知道,你靠技藝謀生,你的俐落與訓練有素,付錢給你的人看得到。不喜歡社交,不喜歡廢話,只憑技藝獲取他人尊重,要吃便付錢,不吃滾蛋,人生很黑白很直接,不用討好別人。

你炸的東西獲得別人的讚美,那是金黃色的,恰到好處的金黃色。換成是別人,不見得有那樣的形狀與顏色,高下立判。以前在台北的辦公室,幾乎每不到兩年便換一份工作,學習一個東西,沒多久便放棄,我大概是找到一個安身立命之處了,跟食物相處,與熱相處,跟人相處時,我們討論的是這個料理要怎麼樣更好吃.要怎麼樣更節省時間更有效率,能走一步就得到的東西就絕對不走兩步去獲取,所有時間都在這些細節中被節省下來,這是在廚房工作的奧妙。

在台灣時,我感覺自己是個什麼都不會的讀書人,我羨慕擁有技藝的人,特別是帶著工具包的那種技師,特別是酒保或廚師,因為他們透過勞動同時得到一種美與金錢,從他們的勞動中你看見一種張力,你從他個人刀具裡看見歷史與鑿痕。我看見報導說,未來大部分的白領工作都將被AI取代,藍領的工作反而難以被取代之。這句話已經差不多在澳洲可以看到蛛絲馬跡,銀行的紙鈔硬幣兌換機、一班基層行員與剛出道的廚師領一樣的時薪、修理冰箱的技師賺得的比辦公室白領還多。一切都在顛覆我在台灣所學的價值觀。

Comments